开栏的话
近年来,各种食品安全的谣言层出不穷,无论多“无稽”,总会有人信,可谓陷入了“塔西佗陷阱”。这种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后果很严重,既消解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基本信任,也给相关产业和领域造成了巨大损失。
实际上,要想解决食品安全信任问题,必须从食品安全本身上下功夫。
2015年10月1日,我国新修订《食品安全法》施行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,用最严谨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,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。
一年来,“史上最严”《食品安全法》落实效果如何?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距离“四个最严”的目标还有多远?本版即日起推出“聚焦舌尖上的安全”系列报道,关注各地的探索与创新,为各地各行业深入贯彻落实《食品安全法》提供可参考、可借鉴的经验和样本。
核心阅读
小作坊、小餐饮、小摊贩在我国存在已久,量大面广、流动性强,常常游离于食品安全监管之外。新《食品安全法》出台后,“最严谨的标准”如何适用于“三小”治理?还有哪些难题待解?请看记者在陕西的实地调查——
配套条例,“两小”变“三小”
解决地方立法难题,陕西将服务人群达1400多万人的“三小”纳入监管范围
“《食品安全法》去年4月24日修订通过后,我们在去年7月30日就通过了‘三小条例’,并自今年1月1日实施,从全国范围来看,我们是最早出台相关配套条例的省份。”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宋健说。
据陕西省食药监局不完全统计,陕西“三小”总数在10万户左右,从业人数30万左右,服务群体达1400万人左右。量大面广、条件简陋、分散经营、从业人员很多不具备最基本的食品安全意识,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标准,也一直是行业难题。
“其实,在2009年《食品安全法》出台后,省里就启动了‘三小’的地方立法工作,但由于工商、质监、食药监管、卫生、城管等部门在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,草案就搁置了。”陕西食药监局“三小”整治办公室主任刘忠琪说,直至《食品安全法》修订,陕西顺势而为,结合前期调研结果,迅速出台相关条例。
难题随之出现。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三十六条明确指出,监管对象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,也就是通俗说的“两小”,并不包含“小餐饮”。但陕西地方特色小吃种类多,经营方式灵活,这类小吃店、小餐馆在全省范围内大量存在,有4.5万多家,并且条件简单,难以达到餐饮业国家规定的许可条件。各地为加强监管,普遍对其发放了餐饮服务许可证。
“由此带来的隐患在于,一旦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,食药监管部门将承担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责任。为此,我们在起草过程中决定将小餐饮的监管纳入‘三小条例’调整范围。”宋健说。不过,省内有立法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,认为这样并不符合上位法。
“后来,我们利用《食品安全法》修订草案第三十六条中‘摊贩’后面加了一个‘等’字的有利因素,向全国人大请示,得到了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的支持,使这一内容得以保留。”至此,对小餐饮的监管终于得以被写入条例,宋健说。
贴近实际,避免“一刀切”
增加两个硬性标准,严设准入门槛,对酒、酱油、醋生产“视情而定”
更多的难题还在后面。虽然将“三小”纳入监管范围,可究竟多小才算“三小”?
“现实中,群众对‘三小’的理解更多存在于感知层面,并没有一个量化的定义。‘三小条例’对小作坊、小餐饮申请许可的门槛较低,实践中也可能促使一些企业放弃生产或餐饮服务许可证,转而申请小作坊小餐饮许可证,导致法规不能引导企业积极做大做强。”宋健说。
于是,经过反复调查、研究,省食药监局为“三小”增加了两个硬性标准,即主体需为个体生产经营者,同时规定经营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不适用于“三小条例”。
另一方面,小作坊、小餐饮销售范围广、食用人群大,为保证其食品安全,准入门槛的设置非常重要。而近年来,人大立法对新设许可限制十分严格。经过反复论证并召开听证会,陕西最终确认小作坊、小餐饮这两项许可保留,许可证有效期分别为三年和两年。
对于小摊贩,刘忠琪介绍说:“考虑到摊贩规模小、经济能力有限,‘三小条例’规定由市容或城建部门对其实行登记备案;鉴于其流动性较强,登记卡有效期设定为一年,要求摊贩必须在划定的场地和规定的时间经营。”
除此以外,“三小条例”中还专门列出了“负面清单”,以规避“三小”由于水平低、条件差而存在的质量风险。例如,针对小作坊就规定了禁止生产加工特定人群食品、保健食品、乳制品、饮料、速冻食品等,也禁止其接受委托生产食品或分装食品。
“当然,条例没有一刀切,而是‘视情而定’。”宋健告诉记者,“对于酒、酱油、醋的生产国家是有严格限制的,尤其是酒。但自家酿酒在陕南是一种传统,而且很多小作坊主以此为生,如果都禁止也不切实际。”经过多年的调研以及长达11个月的人大审议,草案几经修改,最终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。
做好“翻译”,标准“接地气”
入户宣传、详解条例,让最严标准可理解、可执行
9月23日下午,陈正博在西安市雁塔区丈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填好了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登记表、餐饮基本情况登记表、食品安全承诺书。之后,他终于领到了自己在甘家村的“兵哥肉夹馍店”小餐饮许可证。
“开店一年多了,那个时候还没有‘三小条例’。今年三四月份,所里的工作人员到村里通知我们要办证。”陈正博说,“刚开始大家都不理解,在村子里做个小本生意还办什么证。后来,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,经过详细的了解,我们觉得办了也挺好的。通知中对店面的硬件等有详细要求,看到这些证,客人也会放心……”
今年3月,陕西省启动了“三小”综合整治,主要目标是从事小作坊和小餐饮的生产经营者均需取得许可,借助信息系统实现许可业务流程全覆盖,建立监管信息档案,进行日常监管。
小作坊取得产品检验报告,申请到生产许可证,只是相当于踏入了经营门槛,那么之后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,如何才能将各类“标准”落到实处?
|